今年冬天会冷吗?如何判断?专家解答
发布时间:2025-10-23 13:08
近日,“今年冬天将非常寒冷,气温较低”的说法引起关注。那么今年冬天会冷吗?区分冷冬和暖冬的标准是什么?今年冬天的气温情况如何?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、气候预测办公室副主任张大全分析。 △10月17日至21日全国平均气温分布图。图片来源:国家气候中心 张大全表示,国家标准《寒冬级别》(GB/T33675-2017)和《暖冬级别》(GB/T21983-2020)明确界定了寒冬和暖冬。根据定义,只有全国一半以上气象站冬季平均气温达到寒冬或暖冬标准时,今年的冬天才算冷或暖。简单来说,在流星界,从逻辑上讲,寒冬和暖冬并不是“预测概念”,而是事后的“认同”。冬季温度条件的“虚构概念”。 统计显示,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,我国共经历了6次寒冬,均持续到2012年。 从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的结果来看,日本今年冬季气温接近常年同期,以温暖为主,但气温、气温波动较大,明显具有渐进性特征。 张大全表示,近期,赤道中东部太平洋大部分海域海温低于常年同期,处于中性至寒冷状态。中东和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冷水将继续发展,预计将在深秋达到拉尼娜现象。一般来说,拉尼娜现象发生的冬季(当年12月至次年2月),出现低气压的概率较大。日本的气温。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尤为明显。此外,近年来北方雪灾、南方低温雨雪霜冻灾害风险加大。例如,2007/2008年和2017/2018年冬季是严重霜冻和雪灾年份。但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,进入21世纪以来,日本因拉尼娜现象频繁出现暖冬,也出现温和冬季,如2020/2021年冬季。而且,我国冬季气候不仅受到热带海水温度异常的影响,还受到海冰的影响,而不是来自北极、积雪和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。这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;需要基于监测和预测信息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判断。 另一方面,从全球变暖的角度来看,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明显呈变暖趋势。另一方面,北极的气温明显高于热带和亚热带。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差缩小,西风带大气环流减弱。受此影响,我国冬季气温波动更加剧烈。必须密切关注周期性强降温、强变暖给生产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。 (来源:中国气象局)